工频UPS电源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1101号提案答复意见的函

时间: 2024-04-24 04:57:13 |   作者: 极速直播nba体育直播乐虎

  • 工频UPS电源

  您提出的第1101号提案《以数字政府为先导,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创数字治理新局面》收悉。我中心格外的重视,根据建议中所涉及职能职责,经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形成答复意见如下。

  一是保障省级政务云稳定运行。2016年1月,省级政务云正式开通上线,面向所有省级部门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承载全省近80个部门的近500个信息系统,包括大部分部门的核心应用公共服务系统。同时提供基于主流国产芯片和国产软件的信创资源服务。上线年以来,省级政务云从始至终坚持高标准落实国家相关安全要求,云平台每年均通过等保三级测评,全部通过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印发实施平台管理、资源分配等管理制度,对政务云平台做运行管理,提高资源整体使用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保障了云上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有力支撑了全省数字政府建设。

  二是提升全省政务网络承载能力。持续推进政务网络扩容升级,按照“保障需求,适度超前”原则,省大数据中心持续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扩容工作,印发《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指南》,依照国家统一部署构建电子政务外网数据平面与视频流平面“一网两平面”架构,将电子政务外网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纳入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年度重点工作并开展工作目标考核,省直部门接入网络带宽达到1000兆,省到市(州)广域网“一主两备”共3000兆。加快推进实施部门专网整合,依照国家关于“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内网迁移、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的总体部署,积极努力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网迁移整合工作,2020年会同省医保局组织实施医保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2023年完成交通运输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体迁移整合,减少网络重复建设,提升政务网络集约化建设水平。积极探索下一代网络发展,快速推进电子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2021年完成省、市两级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区IPv6改造,完成省、市两级政务部门IPv6网站部署的支撑能力建设。

  三是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汇聚。加快提升数据共享支撑能力,优化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功能,完善数据共享审批流程,畅通政务数据共享枢纽,推进国家数据回流,截至目前,平台可共享的数据资源目录超24.4万个,挂接超34.7万个数据资源(包括回流的39个国家部委346个数据资源),累计提供数据调用服务达28亿余次。持续开展数据汇聚攻坚工程,建设全省数据资源门户、部门数据仓、疫情主题库,共汇聚超6TB,124亿条的高质量数据。推进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应用,建立数据服务应用专区,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涉税涉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等涉及政务服务、经济发展、民生事项数据的汇聚联通和共享应用。全力做好数据安全保障,完善各项安全制度管理,加强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开展多轮次、全方位的系统安全检查,不断强化系统安全巡检,全力做好数据安全保障工作。

  四是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设全面提速。加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统筹,不断推进现有软件平台和系统的升级,制定数据规范,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汇集和共享,实现全省交易买卖平台市场主体信息库共享、数字证书互认。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扩面增量,房建、市政、交通等六类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国有资产处置、矿业权出让实现网上竞价。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常态运行,房建、市政、交通、水利、政府采购等项目实现不见面开标,异地远程评标实现全省统一调度、统一监控。大力推行电子保函代替先进保证金,2023年以来,全省电子保函替代率达50%,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一是建立网络监督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政府智能决策与监管能力。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发挥网络市场监管厅际联席会议作用,制定发布有关政策,立足以监管促发展,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不断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坚持依法行政,既重视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和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纠正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同时对触及食品、药品、特定种类设备、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制定发布网络监测办法,运用智慧手段抓好网络交易监督管理,理清省、市(州)、区(县)各级监管部门在网络监测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加强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强化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开展网络监测。夯实智慧监管基础,深入推动网络交易监督管理系统建设,建设网络市场主体数据库,制定有关政策和标准,组织省内平台测试,实现平台数据自动化报送;用好智慧监管工具,实现网络交易监测信息闭环处置,充分运用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测监管五级贯通系统、智慧网监App、社会协同共治系统等工具,实现监测信息分流、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指导全省建立更全用户个人信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用好智慧治理中心项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赋能和业务整体协同,完成数据应用中心内部数据标准3部,形成元数据标准1044条、主数据标准515条、主题/专题数据标准1599条;完成市场监管28个业务系统数据梳理、归集、清洗和入库,对接65个数据源,汇聚市场监管各类数据共计35亿条,日均增加数据20万条;归类主题库数据1.3亿条,涵盖市场主体、行政许可、信用风险等主题,归类专题库数据6.6亿条,涵盖企业画像、公示数据、风险、智慧监管等专题库省大数据中心积极推动推动国家监管数据回流,重点推进省“互联网+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省监管平台)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司法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等重点行业部门的系统对接,推动监管行为、监管对象、投诉举报等存量数据和新增数据向省监管平台汇聚。截至目前,订阅接收国家下发企业信用数据信息数据共计6077.53万条,累计治理入库并上报国家监管平台数据4743.00万条。

  二是持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夯实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完成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建设,构建平台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平台安全保障方案、持续提升平台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维。着力加强信用数据归集共享,进一步明确了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归集责任和归集标准,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形成数据库表目录148个,累计归集数据超14亿条,与68个部门(单位)业务系统实现联通,提供13类信用数据共享服务。有序开展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优化企业公共信用报告查询功能,通过“信用四川”门户网站累计提供下载200余万次,在行政审批及许可、政府采购、评先评优中得到普遍使用;推动开展联合惩戒,公示失信被执行人、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等黑名单数据3428万余条,依法依规配合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实施联合惩戒。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四川站,联通省内6家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提供法院判决信息、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等33个信息查询接口服务,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3年1月底,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9954.60亿元,其中信贷2426.16亿元。

  一是持续完善全省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于2018年按照国务院部署建设了全省统一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平台按照“省级统筹、统分结合、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思路,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充分的发挥了全省政务服务公共入口、公共枢纽的作用。在平台支撑方面,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部门及乡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均使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做事项管理、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应用、电子签章应用、通用审批和综合受理,实现了服务事项、服务平台、服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在移动端方面,着力打造“天府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全方面提升多端发布能力,全新上线自助终端管理、渠道中心等模块,不断丰富“1+N”服务矩阵(1个应用中台,天府通办APP、小程序等N个服务端),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分站点4.47万个,截至目前,累计接入可查可办的应用6000余个,为群众提供优质可及的城乡一体化普惠化政务服务。在系统对接方面,强力推进“联、通、办”,集中力量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对接省直部门自建业务系统47个、国垂系统79个,所有事项实现服务入口统一,“二次录入”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是加快推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完成“川渝通办”窗口覆盖省市县三级,311件事项纳入专窗办理,推动“川渝通办”从“能 办”向“好办”转变,推动成都都市圈高频政务事项跨区通办率达50%以上,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实现毗邻地区109个事 项“零跑路”,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实现200余个便民服务事项异地通办,川渝高竹新区被广安市和邻水县分别授予经管权限134项、159项。 持续推进川桂渝贵滇南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两批190项事项落地可办。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联合开办“川渝通办”线上服务专区,打通四川“天府通办”和重庆“渝快办”,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事项集中发布、办事集中申请、数据集中汇聚,推动实现30类电子证照川渝两地亮证互认,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务体验。创新推出12345热线“川渝互转”,聚焦两地企业和群众高频办事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川渝两地12345热线建成“一号接通、两地联动、高效协同”的一体化便民服务热线体系,高效解决两地企业和群众诉求。

  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现特定种类设备许可、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电子签章和全程网上审批,并在成德眉资试点启用特定种类设备使用登记智能审批系统,运用自动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上线即办、立等即取”“秒批、秒过”。智能审批自动生成许可证书,用户可随时随地自助打印,实际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路”。逐渐完备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行政企“一照通”,便于市场主体快捷办事。依托电子营业执照服务平台与省一体化平台的深层次地融合,实现市场主体“一照通”进行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亮照、信息获取等操作。覆盖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税务等市场主体高频办事领域,实现440个许可事项办理。推行银企“一照通”,便于市场主体便捷融资。依托“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信用”等新模式,市场主体可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银行预约开户。此外,市场主体还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登录“营商通”掌上服务平台,“一照通”在线办理融资申请。

  下一步,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将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为目标,以深入推动“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以数据共享应用为突破口,以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为重点,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构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普惠服务高效化和社会治理精准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完善升级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全面完善和延伸电子政务网络,突出资源整合、集约建设,建成安全可靠、统一高效的政务网络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外网扩容升级,推进外网骨干网络扩容与网络架构优化,持续提高外网智能化管理上的水准和安全服务能力,探索打造安全可信的网络传输通道和防篡改、可追溯的网络信任环境。优化完善电子政务内网,提升内网管理上的水准和网络应用效能,推动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协同办公等应用系统相互连通,强化内网运维综合管理。对接整合业务专网,推进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内网、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的迁移整合,实现与政务外网、政务云平台和非涉密专网的网络互连。

  二是优化拓展政务云平台体系。着力升级完善省级政务云,推动全省一体化政务云平台建设,为全省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保障服务。升级省级政务云,扩展完善省级政务云基础平台和部门整合平台,持续推进新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上云部署,推进国产密码在政务云平台的使用。加快建设信创云,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要求,研究推进以“中国魂”为底、“中国芯”为核的信创云平台建设,构建自主创新的政务云服务和灾备环境,提升安全可控水平。推进政务云跨区域跨层级协同,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三是做好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工作。对标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做好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的管理统筹和技术统筹工作。建立健全政务数据管理体系,印发并推动实施政务数据共享三年行动,完善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清单,推动数据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提升政务数据共享支撑能力,开展共享融合服务,构建供需对接、共享服务、异议处理、应用推广和精准授权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实现数据高效共享。推动公共数据融合创新应用,推进民生紧密关联、社会迫切需求、经济效益明显的公共数据开放,充分的发挥政务数据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释放政务数据价值。支撑重点区域协同发展,联合重庆市编制川渝两地跨区域数据共享技术规范,发布第三批川渝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高质量建设长江流域(四川)数据共享服务专区。加强政务数据资源安全防护,完善数据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完整数据安全工作责任机制,促进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有效实施,加强数据安全防护技术能力建设。

  四是建好用好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买卖平台整合共享,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完善公平竞争的公共资源交易秩序。省级层面完成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主体功能建设,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开展首批全省“一网交易”试点,同步对接省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国资委5个行业主管部门业务系统。推进交易“一窗综合受理、分类管理服务”改革,优化调整省级交易内设机构职能职责,完善交易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控,降低交易成本。积极探索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数字交易等类别政策研究,加强与有关行政主任部门的协调对接。指导市、县按照“联、通、办”原则,积极做好与省级一体化平台对接工作。

  一是构建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撑体系。加强数据获取、数据共享、系统集成,强化数据驱动的党政机关管理运行改革创新,形成各级党政职能部门核心业务全覆盖、横向纵向全贯通的数字化工作体系。全面深化重点业务系统应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网统管”决策指挥中枢,提供分层分级应用的研判分析、综合指挥、高效处置及监督管理等能力,推进党政机关谋划、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加强党委政府数字化治理与服务模式创新,形成职能部门核心业务全覆盖、横向纵向全贯通的全方位数字化工作体系。

  二是构建智慧监管运行体系。加快构建“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智慧监督管理体系为导向,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研究制定监管业务系统对接方案,明确对接方式、对接人员、传输频次等内容,推动监管业务数据全面汇聚到省监管平台;依据业务需求,推动国家监管数据回流,为“互联网+监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推进监管数据资源编目,加快构建数字化监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三是持续推进信用监管。完善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功能、持续加大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力度,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广应用评价结果,赋能诚信创业兴商,帮助市场主体盘活信用资产,增强在诚实守信方面的获得感。规范开展个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建立个人信用积分制度,创新个人信用激励应用场景。

  一是提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以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协同体系为抓手,优化完善综窗系统资源调用监控、数据共享、全要素协同等功能,不断的提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聚焦数据共享,持续推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省自建业务系统、国垂系统深度对接,实现双向互通,有效解决“二次录入”问题;围绕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完善老年人、“一件事一次办”等专区,推动医疗就诊、公共交通、水电气暖、电信等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不断的提高政府数字化服务效能。

  二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能力。以政务服务“川渝通办”为牵引,深入推动“跨省通办”改革,推动公共教育、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等高频事项实现“就近办理、 一地办结”,2023年底前,将“川渝通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西南区域通办”事项纳入综合窗口运行。持续推进川渝电子证照亮证互认实施,推动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设立审批、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国产药品再注册等10个“川渝通办”事项业务标准统一。指导各地与人员往来密集地区完善高频事项跨域通办机制,实现50个以上事项“省内通办”。持续深化川渝两地12345热线之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探索川渝两地热线在服务营商环境方面的协作新机制,完善两地涉企服务知识库,实现诉求“一单通达”,提高川渝两地热线涉企咨询和投诉的问题解决率。逐步加强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深入交流,出台川渝12345热线区域标准,建立试点市(州),强化两地热线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是提升信息技术支撑数字政府建设能力。建立完善我省数字政府管理、运行、技术等标准规范体系,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信息技术支撑数字政府建设的能力。制定完善政务云、公共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等基础标准,应用开发共性组件、应用系统平台接口等服务标准,物理安全、数据安全、网络站点平台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安全等安全标准,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标准,通过统一标准推动实现相互连通、安全可控、高效协同。

  您提出的第1101号提案《以数字政府为先导,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创数字治理新局面》收悉。我中心格外的重视,根据建议中所涉及职能职责,经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形成答复意见如下。

  一是保障省级政务云稳定运行。2016年1月,省级政务云正式开通上线,面向所有省级部门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已承载全省近80个部门的近500个信息系统,包括大部分部门的核心应用公共服务系统。同时提供基于主流国产芯片和国产软件的信创资源服务。上线年以来,省级政务云从始至终坚持高标准落实国家相关安全要求,云平台每年均通过等保三级测评,全部通过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印发实施平台管理、资源分配等管理制度,对政务云平台做运行管理,提高资源整体使用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保障了云上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有力支撑了全省数字政府建设。

  二是提升全省政务网络承载能力。持续推进政务网络扩容升级,按照“保障需求,适度超前”原则,省大数据中心持续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扩容工作,印发《四川省电子政务外网技术指南》,依照国家统一部署构建电子政务外网数据平面与视频流平面“一网两平面”架构,将电子政务外网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纳入全省电子政务外网年度重点工作并开展工作目标考核,省直部门接入网络带宽达到1000兆,省到市(州)广域网“一主两备”共3000兆。加快推进实施部门专网整合,依照国家关于“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内网迁移、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整合”的总体部署,积极努力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网迁移整合工作,2020年会同省医保局组织实施医保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2023年完成交通运输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整体迁移整合,减少网络重复建设,提升政务网络集约化建设水平。积极探索下一代网络发展,快速推进电子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2021年完成省、市两级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区IPv6改造,完成省、市两级政务部门IPv6网站部署的支撑能力建设。

  三是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汇聚。加快提升数据共享支撑能力,优化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功能,完善数据共享审批流程,畅通政务数据共享枢纽,推进国家数据回流,截至目前,平台可共享的数据资源目录超24.4万个,挂接超34.7万个数据资源(包括回流的39个国家部委346个数据资源),累计提供数据调用服务达28亿余次。持续开展数据汇聚攻坚工程,建设全省数据资源门户、部门数据仓、疫情主题库,共汇聚超6TB,124亿条的高质量数据。推进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应用,建立数据服务应用专区,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涉税涉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等涉及政务服务、经济发展、民生事项数据的汇聚联通和共享应用。全力做好数据安全保障,完善各项安全制度管理,加强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开展多轮次、全方位的系统安全检查,不断强化系统安全巡检,全力做好数据安全保障工作。

  四是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设全面提速。加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统筹,不断推进现有软件平台和系统的升级,制定数据规范,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汇集和共享,实现全省交易买卖平台市场主体信息库共享、数字证书互认。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扩面增量,房建、市政、交通等六类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国有资产处置、矿业权出让实现网上竞价。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常态运行,房建、市政、交通、水利、政府采购等项目实现不见面开标,异地远程评标实现全省统一调度、统一监控。大力推行电子保函代替先进保证金,2023年以来,全省电子保函替代率达50%,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一是建立网络监督管理机制。加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提升政府智能决策与监管能力。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发挥网络市场监管厅际联席会议作用,制定发布有关政策,立足以监管促发展,建立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不断推进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坚持依法行政,既重视柔性执法、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和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纠正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同时对触及食品、药品、特定种类设备、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制定发布网络监测办法,运用智慧手段抓好网络交易监督管理,理清省、市(州)、区(县)各级监管部门在网络监测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加强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强化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开展网络监测。夯实智慧监管基础,深入推动网络交易监督管理系统建设,建设网络市场主体数据库,制定有关政策和标准,组织省内平台测试,实现平台数据自动化报送;用好智慧监管工具,实现网络交易监测信息闭环处置,充分运用市场监管总局网络交易监测监管五级贯通系统、智慧网监App、社会协同共治系统等工具,实现监测信息分流、处置、反馈闭环管理,指导全省建立更全用户个人信息;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用好智慧治理中心项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赋能和业务整体协同,完成数据应用中心内部数据标准3部,形成元数据标准1044条、主数据标准515条、主题/专题数据标准1599条;完成市场监管28个业务系统数据梳理、归集、清洗和入库,对接65个数据源,汇聚市场监管各类数据共计35亿条,日均增加数据20万条;归类主题库数据1.3亿条,涵盖市场主体、行政许可、信用风险等主题,归类专题库数据6.6亿条,涵盖企业画像、公示数据、风险、智慧监管等专题库省大数据中心积极推动推动国家监管数据回流,重点推进省“互联网+监管”平台(以下简称省监管平台)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司法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等重点行业部门的系统对接,推动监管行为、监管对象、投诉举报等存量数据和新增数据向省监管平台汇聚。截至目前,订阅接收国家下发企业信用数据信息数据共计6077.53万条,累计治理入库并上报国家监管平台数据4743.00万条。

  二是持续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夯实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完成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建设,构建平台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平台安全保障方案、持续提升平台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平台安全稳定运维。着力加强信用数据归集共享,进一步明确了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归集责任和归集标准,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形成数据库表目录148个,累计归集数据超14亿条,与68个部门(单位)业务系统实现联通,提供13类信用数据共享服务。有序开展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优化企业公共信用报告查询功能,通过“信用四川”门户网站累计提供下载200余万次,在行政审批及许可、政府采购、评先评优中得到普遍使用;推动开展联合惩戒,公示失信被执行人、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等黑名单数据3428万余条,依法依规配合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实施联合惩戒。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四川站,联通省内6家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提供法院判决信息、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等33个信息查询接口服务,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3年1月底,各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累计发放贷款9954.60亿元,其中信贷2426.16亿元。

  一是持续完善全省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于2018年按照国务院部署建设了全省统一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平台按照“省级统筹、统分结合、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思路,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充分的发挥了全省政务服务公共入口、公共枢纽的作用。在平台支撑方面,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部门及乡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均使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做事项管理、身份认证、电子证照应用、电子签章应用、通用审批和综合受理,实现了服务事项、服务平台、服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在移动端方面,着力打造“天府通办”政务服务品牌,全方面提升多端发布能力,全新上线自助终端管理、渠道中心等模块,不断丰富“1+N”服务矩阵(1个应用中台,天府通办APP、小程序等N个服务端),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分站点4.47万个,截至目前,累计接入可查可办的应用6000余个,为群众提供优质可及的城乡一体化普惠化政务服务。在系统对接方面,强力推进“联、通、办”,集中力量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对接省直部门自建业务系统47个、国垂系统79个,所有事项实现服务入口统一,“二次录入”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二是加快推动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完成“川渝通办”窗口覆盖省市县三级,311件事项纳入专窗办理,推动“川渝通办”从“能 办”向“好办”转变,推动成都都市圈高频政务事项跨区通办率达50%以上,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实现毗邻地区109个事 项“零跑路”,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实现200余个便民服务事项异地通办,川渝高竹新区被广安市和邻水县分别授予经管权限134项、159项。 持续推进川桂渝贵滇南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两批190项事项落地可办。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联合开办“川渝通办”线上服务专区,打通四川“天府通办”和重庆“渝快办”,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实现事项集中发布、办事集中申请、数据集中汇聚,推动实现30类电子证照川渝两地亮证互认,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快捷、更高效的服务体验。创新推出12345热线“川渝互转”,聚焦两地企业和群众高频办事需求和“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川渝两地12345热线建成“一号接通、两地联动、高效协同”的一体化便民服务热线体系,高效解决两地企业和群众诉求。

  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实现特定种类设备许可、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电子签章和全程网上审批,并在成德眉资试点启用特定种类设备使用登记智能审批系统,运用自动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上线即办、立等即取”“秒批、秒过”。智能审批自动生成许可证书,用户可随时随地自助打印,实际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路”。逐渐完备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行政企“一照通”,便于市场主体快捷办事。依托电子营业执照服务平台与省一体化平台的深层次地融合,实现市场主体“一照通”进行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亮照、信息获取等操作。覆盖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登记、税务等市场主体高频办事领域,实现440个许可事项办理。推行银企“一照通”,便于市场主体便捷融资。依托“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信用”等新模式,市场主体可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进行银行预约开户。此外,市场主体还可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登录“营商通”掌上服务平台,“一照通”在线办理融资申请。

  下一步,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将以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为目标,以深入推动“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以数据共享应用为突破口,以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为重点,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构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快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普惠服务高效化和社会治理精准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完善升级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全面完善和延伸电子政务网络,突出资源整合、集约建设,建成安全可靠、统一高效的政务网络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外网扩容升级,推进外网骨干网络扩容与网络架构优化,持续提高外网智能化管理上的水准和安全服务能力,探索打造安全可信的网络传输通道和防篡改、可追溯的网络信任环境。优化完善电子政务内网,提升内网管理上的水准和网络应用效能,推动业务信息和电子文件交换、协同办公等应用系统相互连通,强化内网运维综合管理。对接整合业务专网,推进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内网、非涉密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的迁移整合,实现与政务外网、政务云平台和非涉密专网的网络互连。

  二是优化拓展政务云平台体系。着力升级完善省级政务云,推动全省一体化政务云平台建设,为全省政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保障服务。升级省级政务云,扩展完善省级政务云基础平台和部门整合平台,持续推进新建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上云部署,推进国产密码在政务云平台的使用。加快建设信创云,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要求,研究推进以“中国魂”为底、“中国芯”为核的信创云平台建设,构建自主创新的政务云服务和灾备环境,提升安全可控水平。推进政务云跨区域跨层级协同,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三是做好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工作。对标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做好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的管理统筹和技术统筹工作。建立健全政务数据管理体系,印发并推动实施政务数据共享三年行动,完善全省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清单,推动数据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提升政务数据共享支撑能力,开展共享融合服务,构建供需对接、共享服务、异议处理、应用推广和精准授权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实现数据高效共享。推动公共数据融合创新应用,推进民生紧密关联、社会迫切需求、经济效益明显的公共数据开放,充分的发挥政务数据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释放政务数据价值。支撑重点区域协同发展,联合重庆市编制川渝两地跨区域数据共享技术规范,发布第三批川渝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高质量建设长江流域(四川)数据共享服务专区。加强政务数据资源安全防护,完善数据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完整数据安全工作责任机制,促进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有效实施,加强数据安全防护技术能力建设。

  四是建好用好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买卖平台整合共享,加快建立公平统一市场,完善公平竞争的公共资源交易秩序。省级层面完成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主体功能建设,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开展首批全省“一网交易”试点,同步对接省财政、住建、交通、水利、国资委5个行业主管部门业务系统。推进交易“一窗综合受理、分类管理服务”改革,优化调整省级交易内设机构职能职责,完善交易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控,降低交易成本。积极探索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数字交易等类别政策研究,加强与有关行政主任部门的协调对接。指导市、县按照“联、通、办”原则,积极做好与省级一体化平台对接工作。

  一是构建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撑体系。加强数据获取、数据共享、系统集成,强化数据驱动的党政机关管理运行改革创新,形成各级党政职能部门核心业务全覆盖、横向纵向全贯通的数字化工作体系。全面深化重点业务系统应用,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网统管”决策指挥中枢,提供分层分级应用的研判分析、综合指挥、高效处置及监督管理等能力,推进党政机关谋划、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加强党委政府数字化治理与服务模式创新,形成职能部门核心业务全覆盖、横向纵向全贯通的全方位数字化工作体系。

  二是构建智慧监管运行体系。加快构建“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智慧监督管理体系为导向,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研究制定监管业务系统对接方案,明确对接方式、对接人员、传输频次等内容,推动监管业务数据全面汇聚到省监管平台;依据业务需求,推动国家监管数据回流,为“互联网+监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推进监管数据资源编目,加快构建数字化监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三是持续推进信用监管。完善省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系统功能、持续加大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力度,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广应用评价结果,赋能诚信创业兴商,帮助市场主体盘活信用资产,增强在诚实守信方面的获得感。规范开展个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推动建立个人信用积分制度,创新个人信用激励应用场景。

  一是提升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以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协同体系为抓手,优化完善综窗系统资源调用监控、数据共享、全要素协同等功能,不断的提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聚焦数据共享,持续推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省自建业务系统、国垂系统深度对接,实现双向互通,有效解决“二次录入”问题;围绕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完善老年人、“一件事一次办”等专区,推动医疗就诊、公共交通、水电气暖、电信等与群众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不断的提高政府数字化服务效能。

  二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能力。以政务服务“川渝通办”为牵引,深入推动“跨省通办”改革,推动公共教育、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服务等高频事项实现“就近办理、 一地办结”,2023年底前,将“川渝通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西南区域通办”事项纳入综合窗口运行。持续推进川渝电子证照亮证互认实施,推动省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设立审批、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国产药品再注册等10个“川渝通办”事项业务标准统一。指导各地与人员往来密集地区完善高频事项跨域通办机制,实现50个以上事项“省内通办”。持续深化川渝两地12345热线之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探索川渝两地热线在服务营商环境方面的协作新机制,完善两地涉企服务知识库,实现诉求“一单通达”,提高川渝两地热线涉企咨询和投诉的问题解决率。逐步加强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深入交流,出台川渝12345热线区域标准,建立试点市(州),强化两地热线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是提升信息技术支撑数字政府建设能力。建立完善我省数字政府管理、运行、技术等标准规范体系,促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信息技术支撑数字政府建设的能力。制定完善政务云、公共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网络等基础标准,应用开发共性组件、应用系统平台接口等服务标准,物理安全、数据安全、网络站点平台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安全等安全标准,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标准,通过统一标准推动实现相互连通、安全可控、高效协同。



上一篇:中国移动一季度实现盈利收入2637亿元 收入结构有望持续改善
下一篇:【48812】云核算使用软件适配研究中心在厦门建立